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资讯时政要闻正文

新松曲道奎:机器人产业该何去何从?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6-03-11   来源:  德国AIRCOM专营店  >>进入该品牌展台 浏览次数:67

新松曲道奎:机器人产业该何去何从?

3月5日,由“中关村融智特种机器人联盟”、“RT创投咖啡”联合主办,“启迪之星”、“正和岛”协办的“机器人大讲堂”系列活动第二讲在京继续。

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、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以《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深度思考》为题,应邀与机器人 域的专 、企业 、机器人爱好者、媒体代表等80余人 同进行了分享与探讨。

2014年,曲道奎在接受采访时曾谈到,机器人产业正处在大发展的转折时期,机器人技术与网络技术、云计算及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相结合形成的“集智能化、信息化于 身的机器人”,将成为未来这 域发展的趋势。

两年过去了,曲道奎再次对话。当记者提到机器人这 发展趋势是否实现了,机器人产业产生了何种转变这些问题时,曲道奎指出,目前“集智能化、信息化于 身的机器人”变革时代已经来临,机器人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情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,真正实现了由机器向“人”的转变,情况已经跟两年前完全不 样了。而转变,则主要体现在网络、数字化、大数据、包括智能、感知的“结合”等方面。

“严格来讲,虽然现在只是‘结合’,还是比较肤浅或者刚刚开始,但是这是 个质的变化。”曲道奎对记者说。

曲道奎认为,过去的机器人完全是 种独立的“机器”,而现在则转变了过去机器人所具有的仅仅是 种机器设备的概念,真正的成为了 个智能终端、或者说是智能体,把过去独立、分散的设备形成现在的物联网、智能体。

现在的机器人改变了过去不会听、不会说、更不会看的传统机械设备,目前来讲,机器人智能是方向,感知、认知、思考则是未来机器人的发展趋势。

“感知智能来源于各种感知系统体现出来的,通过识别,机器人具有了识别能力,识别整个的环境、物体。过去,我们讲机器人是个瞎子,机器人只能做 些简单的搬运等工作,现在通过识别、传感、通过感知,机器人具备了基本的、甚至是复杂作业的能力,甚至可以代替 些高 技工、技师的工作。”曲道奎说。

在曲道奎看来,过去的机器人,只能称之为“带编程的机器设备”,而不是真正的机器人。在变革的环境下,机器人对不确定的物体不是只靠“指令”来动作。工业机器人、服务机器人都需要感知,这样它就能感知力度、精度等原来只有“人”能具有的能力。

但是实际上,现在机器人与之前 大的区别就是对环境的适应、认知和判断。现在,机器人已经开始跟人工智能、感知系统结合。

“过去,机器人强调精度的准确性,现在更多的谈适应能力、感知能力等‘软’能力,也是‘智慧’的能力。 机器人的保有量在200万台左右,按产业来讲,100多万台根本称不上‘产能’。目前,国内更多的往往是机械设备,大 往往都是按照 个设备来做,按照固定作业的编程来做,这也是新松公司跟他们 大的差别。”曲道奎说。

机器人在 都被发达国 作为国 战略,学术界、产业届、投资界等都是产业热点。产业变更的时代催生的机器人产业的变革,其中 关键的就是要把握趋势,方向对了才能做的更好。

曲道奎说,机器人很多的相关技术如3D打印等,现在还处于自身的发展过程中。M1.0,机械设备的革命满足了大规模的生产、等前三次工业革命;而工业4.0就要求生产模式要快速的稳定,也就需要M2.0,即第二次机器人革命。材料、结构、电子、网络、伦理、社会道德等等,机器人涵盖了几乎所有的技术,也为各种技术提供了 个试验验证的平台,对其他的行业、产业有巨大的支撑作用,支撑着制造模式的变革,会跟我们的生活、社会越来越紧密。

曲道奎强调,机器人不能作为制造业的技术手段,而是制造模式的转变。对于什么是机器人、什么是自动化设备、什么是机械化设备的问题要搞清楚。现在机器人已经脱离了制造业的范畴,可以应用在空间、特殊 域如医疗等 域,已经成为了人类的合作伙伴,这也是现在来说 大的 个变化,机器人产业的明天 定会更加美好。

新松曲道奎:机器人产业该何去何从?

声明: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,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,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,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.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,请立即与本网站联系,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.
联系QQ:1325426082
邮箱:1325426082@qq.com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